必威在龙华区金海路,市民在使用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智能回收系统回收垃圾。记者 杨鹤 摄
持卡投放提高准确率,“AI垃圾分类督导员”在线督导;废纸板、塑料瓶家门口就能换钱……海口全面启动垃圾分类以来,坚持数字赋能,不断推进垃圾分类精准化智能化,努力构建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数字闭环体系,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。
“实行垃圾分类后,小区环境变得更干净了。”5月16日下午,在琼山区三林怡和园小区垃圾分类屋,居民李女士提着分类好的垃圾刷卡投放。该小区是海口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达标(示范)小区必威,目前该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%,正确率达90%以上。
这一切都得益于海口大力推广的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的“312工作法”必威,其核心在于居民手中持有的投放卡。市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,“312”中的3指垃圾分类督导员必威、网格员、执法队员,1指大数据管理系统,2是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。居民投放垃圾时,需携带投放卡到定时投放点刷卡投放。督导员检查分类质量后,将分类情况通过终端机上传至管理平台。管理平台则根据投放结果输出“正负面清单”,由社区工作人员对不分类人群精准开展电话提醒、入户宣传,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成效。
垃圾分类督导员下班后,该如何监督居民正确投放?“AI垃圾分类督导员”上岗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“您已进入垃圾分类区域,请正确分类投放。”在秀英区五源河公寓A区,只要有人靠近小区垃圾分类屋,“AI垃圾分类督导员”就会进行语音提醒。它不仅能全天候在桶边督导垃圾分类,还具备智能识别、督导取证等功能,对乱扔垃圾、混合投放等行为进行自动抓拍,并将信息自动上传至大数据管理系统。“针对屡次不按规定进行分类和投放的居民,将有专人上门劝导。”该小区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。
除了投放环节,智能化的触角还延伸到资源化回收利用链条上。5月16日,在龙华区财富广场的生活垃圾分类“两网融合”智能回收站前,居民刘梅提着一大袋废报纸准备称重后进行投放。只见她按照指示操作并投放后,手机账户上实时显示增加10多元的收益。“家门口有了智能回收站后,我们随时都可以来卖废品。”她说。
“智能回收站依托互联网、线上支付、物联网等技术手段,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、自助投放、在线交易、现金返还功能。”海南省量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学才介绍,截至去年12月,龙华区已投入使用23座智能回收站,注册使用用户达46601人,全区累计收集市民投放可回收物8797吨,通过现金返还功能累计返还用户现金1283万元,有效促进了垃圾减量。
在中端收运环节,海口也在进行数字化探索。在海岸壹号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点,设立了厨余垃圾公交站牌。站牌上有二维码,厨余垃圾车什么时候来?垃圾去了哪里?居民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一目了然。“公司在龙华区打造了以‘小区为站点,垃圾为乘客’的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模式,目前已规划出26条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路线。”海口垃圾分类专员陈益发说。
数字赋能让垃圾分类更加“智慧”。下一步,海口各类垃圾将从产生、收集、运输到处理,全程可追溯,全过程实现智慧化管理。